(記者杜大澂/綜合報導)國內嚴重的垃圾山問題,被稱為「台灣新百岳」,就算新的焚化廠陸續加入,10年也燒不完。尤其新竹新豐掩埋場,堆了20萬噸廢棄物,已成全台最大「垃圾山」,火警頻傳和惡臭,讓居民苦不堪言。環境部喊出,明年底前妥善處理堆置廢棄物,縣府要如何洗刷垃圾山汙名?至於,今年將啟用的焚化爐,又能夠紓解竹縣多年來的垃圾困擾嗎?
新竹縣新豐區域性衛生掩埋場,是全台最大「垃圾山」,面積9.6公頃,堆積超過20萬噸的垃圾,相當嚇人。住在附近的竹北市尚義里里長曾福無奈表示,垃圾問題困擾居民已久,蚊蟲孳生,還有大火造成的惡臭。
頻繁的火災也是垃圾山帶來的問題,根據新竹縣消防局統計,新豐掩埋場近5年累計火警達85起,多為垃圾堆置引發沼氣自燃悶燒。消防局指出,光是去年就有21起,最近一次是發生在今年4月30日晚間,惡臭濃煙直撲竹北及桃園新屋區,消防人員花了近3小時才撲滅火勢。
拉圾山燒完要花10年 中央要求先「妥善處理」
新豐掩埋場只是台灣垃圾問題的縮影,隨著既有焚化爐老化,待處理垃圾量增加,各縣市堆出一座座垃圾山,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垃圾壓力。雖然環境部聲稱,現在垃圾山不到50座,但根據綠色和平組織調查,從2018年至今,7年間已堆出100座垃圾山,有的垃圾量高達2、3層樓高,其中60處垃圾暫置場,距離學校不到2公里,甚至有8處就在水源保護區附近。


但怎麼面對解決才是當務之急!環境部預估,就算陸續有新的焚化廠如期投入,堆置的垃圾也要2036年才能全數去化,因此,短期作法先避免垃圾裸露。今年初,環境部就建置「全國裸露堆置垃圾妥善處理監控平台」,公開各縣市垃圾山相關資訊和處理進度,環境部也宣示,2026年底前要妥善處理裸露垃圾,但所謂「妥善處理」並不是焚化,僅是打包和覆土,垃圾仍會堆置在原地。
竹縣垃圾處理 過去委託苗栗、竹市代燒
以堆置垃圾最多的新竹縣為例,除了新豐垃圾山,還有一座恐怖的竹東垃圾山,尤其該堆置處位於自來水水質保護區,更加引發疑慮。針對竹東的部分,新竹縣環保局去年向中央申請補助,同時由中央協調宜蘭、彰化幫忙去化,終於在今年5月14日將掩埋場內裸露暫置垃圾全數清除。
至於新豐掩埋場龐大且經年累月堆積的垃圾,環保局副局長廖瀅瀅坦言,處理起來比較複雜,「我們有分幾個工程進行,就是先把垃圾挖出來,重新整理分類,再堆回去覆土,如果可以的話,也會逐步運到外縣市去燒,但大概需要幾年的時間。」
根據「全國裸露堆置垃圾妥善處理監控平台」,截至5月25日最新資料顯示,新竹縣垃圾山,已打包2.7萬公噸、掩埋5萬公噸,但仍有18.3萬公噸裸露堆置的垃圾待處理。

其實,新竹縣垃圾山的問題,很大一部分跟沒有焚化爐有關,廖瀅瀅指出,過去產生的廢棄物,大部分送到苗栗縣或新竹市焚化,但往往遇到歲修不收,加上近來垃圾量又不斷提高,才導致愈堆愈多。
竹北焚化爐完工 預計今年10月前啟用
如今,歷時三年興建的竹北焚化爐去年完工,去年底也開始點火投料試爐,希望紓解迫在眉睫的垃圾堆置問題。
新的焚化爐就蓋在新豐垃圾山附近,同屬尚義里,採BOO(民間興建-擁有-營運模式)方式,使用高效能垃圾熱處理設施,耐熱度高、技術新,處理垃圾過程能有效將垃圾潛在熱能轉換為電能,達到「轉廢為能」的再生循環。相較於傳統焚化爐,竹北焚化爐有更高的經濟效益,並減少二次汙染發生。

環保局副局長廖瀅瀅說,新竹縣每天垃圾量約300公噸,焚化爐共有2爐,合計一天可處理500噸垃圾,除了每天產生的垃圾之外,也會陸續處理新豐掩埋場的垃圾。不過,她表示,焚化爐目前仍處於試營運,仍須完成相關行政流程,預計今年十月以前才會正式啟用。
只是,當地方面對垃圾危機,不管是預算分配或者政策方向,往往將重點放在末端處理,包括投資興建焚化爐、垃圾打包等,但源頭減量的對策卻付之闕如。就算移除了一座垃圾山,還是會形成另一座垃圾山,蓋焚化爐絕對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。
更多政策追蹤報導:
政策追蹤系列/徒步區夢碎!公館封街「遭7成居民反對」喊卡 挫敗催生SOP仍陷難關
政策追蹤系列/被英媒體封全球最酷街道!永康商圈試辦徒步區「有異見」 台北7年首例能否突圍?